创新不老 资本归来
来源:医药经济报 日期:2023.02.20 浏览量:11125

中科院近期发布的《 202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中,预估2023年我国GDP增速在6%左右。这只是诸多对中国经济乐观预测中的一个,不少专家都提出2023年可以“保六争七”。经历过2022年,目前市场热情正探出头来,但还略显犹豫。

尤其是创新药投资,备受关注。 2023年,创新药投资会显现出怎样的新图景?

掌硬核赢未来

在前一波医药 “黄金十年”投资的尾期,投资人已经成功地把创新药投资转型成类似于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科技、媒体和通信)的投资,创新药投资模式从价值导向转型为2VC(面向投资者)导向,只要有概念、有故事就会有持续上涨的市值以及下一波接盘的投资人。

可惜, “击鼓传花”的游戏总会有鼓声停止的时候。当2021年市场终于停止击鼓的时候,“裸奔”的投资人现出身影,很大一部分非专业的资本和商业化前景不明朗的项目出清,而市场也从浮躁的2VC导向,开始了向价值导向的回归。

什么是真正的价值?笔者认为,从 2023年开始,拥有真正“硬核”研发实力的生物科技企业将更受市场关注。

当下创新药技术领域已经是多点开花,不再是几年前 PD-1/L1就能够主导市场的时期了。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药、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偶联药物、双抗及多抗等多种创新技术领域的药物开发正在取得进展。通过创新技术开发更有效的药品来治疗肿瘤等目前技术还治愈不了的疾病,帮助人类向征服癌症的高地再进一步。而这些创新药“子技术簇”之下,还有“孙技术簇”,如细胞疗法之下还有干细胞疗法、通用细胞疗法、NK等诸多再细分领域,中国市场的生物药技术树愈发枝繁叶茂。

在这些创新领域里,几乎每个子领域都有诸多公司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研发突破。

比如,在最火热的 CAR-T细胞疗法领域,早先还是少数高端玩家独占市场,不到几年功夫就有药明巨诺、复星凯特、西比曼生物、吉倍生物等数十家公司投入。其中,截至2022年年底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就有23家,还有11家企业已经提交IND申请并已获得受理。

核酸药物领域 2022年就发生了4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61亿元,多款mRNA疫苗以及siRNA药物、ASO药物等成功上市,意味着核酸药物成药性的风险已经基本释放,脂质纳米粒(LNP)和GalNAc等递送系统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药物递送难题。此外,环形RNA等一线创新技术也吸引了许多投资人的关注。

总之,穿越了寒冬的投资人变得更为理性,不再愿意为拙劣的模仿者买单,更愿意将钱投在具备真正创新能力、未来有可能形成真正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上。

遵循 “投早投小”

2022年,中国市场百万美元级别及以下的融资事件占比创近三年新高,占当年所有披露金额融资事件的31%,投资者表现出明显的对小额投资的偏好。其背后的直接原因不难理解:2022年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资本投资倾向于保守,“头部玩家也没有余粮”。

值得留意的是,诸多新开赛道出现的早期公司成为投资的主要标的,也是关键原因之一。在 CAR-T、抗体药等已经很热的赛道上,通常投资金额高,如果现在跟投轮次靠后,后续潜在能够获得的回报率也很有限。比如去年12月,抗体药物研发领域公司博奥信的B轮融资就是超亿元规模;在更早些的去年7月,细胞治疗公司恩凯赛药A轮融资就超过了亿元规模。

而在核酸药物、核药等还处于早期的赛道上,大多数投资都属于天使轮或者 A轮前,所需金额相对不多。相应地,投资风险也更小,潜在回报率却更高。更何况,这些领域都属于硬核技术领域,一旦突破,就有可能形成竞争优势,自然更吸引投资人。

典型案例如去年 2月鼎晖投资天使轮投资小核酸药研发公司艾玛生物的规模在千万元级别,另外一家小核酸药研发公司去年9月的A+轮融资规模也在千万元级别。

当然, “投早投小”不是投资人想投就能投,传统药厂、产业资本、VC、TMT资本等均涌入了创新药领域。只有拥有真正的产业研究能力以及源头创业者网络、并进行提前布局的资本,才有可能“摘桃”。

全球投资布局

已经逐渐长大、更具备全球视野的中国资本早已不将视线局限于国内,什么也挡不住中国投资者和企业家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寻找投资标的的战略眼光与热情。 2022年甫一开始就有华东医疗以9.3亿美元先后License-in并投资德国Heidelberg Pharma公司,以完善其ADC药物布局,随后又以6.62亿美元买入了美国Kiniksa公司旗下2款自身免疫产品。

2022年跨境投资金额最大的10笔交易来看,投资美国的交易6笔,其次是法国2笔,德国和韩国各1笔。美国市场获得了最多中国投资者的青睐,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资本对美国市场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选择了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直接将海外市场纳入了商业化版图,即 “In China,For Global”。典型如英矽智能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产品ISM001-005选择同步在新西兰开展临床,埃格林医药治疗眼底干性黄斑病变的EG-301选择在美国市场开展临床,锐格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RGT-075选择在美国市场开展临床。总结来看,选择在美国市场开展临床的中国企业占大多数,这与美国市场创新药自由定价且美国是创新药的最大买单方息息相关。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海外至少有两重意义:投资有价值的海外标的、投资有海外布局战略的国内药企,均能享受到全球市场价值倍增的红利。

m wap